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中小银行“补血”动作频频 年内银行发债数量已翻倍

2020年以来,中小银行“补血”动作频频。近日,网商银行15亿永续债(即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成功,票面利率4.9%。加上2020年7月发行的25亿永续债,网商银行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完成了总计40亿永续债发行,这也是国内民营银行首次成功发行永续债。值得关注的是,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今年以来银行业合计发债(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统计口径下同)数量同比明显增加,但发行规模却不及去年同期,而这主要因为今年以来大银行发债额缩水,有更多中小银行以“小规模密集发行”的形式涌入发债“补血”队伍。

具体来看,截至6月2日,银行年内合计发债规模达到2784.7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3786.3亿元下降了26.45%。发债只数方面,2021年至今和去年同期两个时间段,银行分别发行了51只和26只债券。今年以来银行发债数量接近翻倍。

发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历来是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渠道。梳理数据可以发现,今年出现银行发债数量多但总规模同比下滑的情况,主要与年内中小银行发债数量增加、大型银行发债额下滑有关。Wind数据显示,从发债银行类型来看,今年发债银行共有44家,其中,全国性银行中仅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5家,累计融资规模2050亿元。其余发债行均为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有39家。

对比去年情况,2020年同期仅有24家银行发行债券,其中,全国性银行同样是5家,分别为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平安银行,合计融资3150亿元。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分析认为,与2020年利率中枢不断下行相比,今年利率水平较去年高,部分大型银行发行意愿和规模相对有所下降。此外,上述发行结构显示出今年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压力较大。在满足监管指标要求、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和监管环境变化带来短期负债压力等因素影响下,银行业补充资本仍面临压力。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银行融资动作频频的背后是资本补充需求提升,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3%,较上季末下降0.09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1%,较上季末下降0.1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51%,较上季末下降0.19个百分点。

单从中小银行来看,2021年一季度末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7%、13.13%、12.12%,三类机构这一指标均较上季末有所下滑,2020年四季度末对应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99%、13.53%、12.37%。

一般而言,银行可以通过利润留存、增资、上市融资、定增、配股、优先股、永续债与二级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在银行业负债压力、不良处置压力仍大以及政策支持之下,近年来,银行补充资本的做法比之前更加普遍,且手段更加多样化。

2020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市场竞争加剧,部分银行外源性补充资本的需求上升,中小上市银行中,江苏银行、宁波银行、青岛银行纷纷抛出配股计划,这也是这一融资工具“闲置”七年后,上市银行再度通过配股募资。

而随着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需求上升,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也成为监管部门支持的创新资本补充方式。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债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新途径。

根据上述政策及安排,财政部已在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中安排人民币2000亿元,用于地方政府认购合格资本工具或者以注资的方式向中小银行阶段性补充资本金,共有18个省份获得专项债额度。

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20年以来,已有8省推出了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计划,规模超过700亿元。

周茂华表示,接下来,各类型银行将根据市场节奏和自身优势,选择适合的资本工具多元化补充资本。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指出,随着银行盈利预期改善、内源融资趋好以及银行补充资本的政策空间较大,手段也更加多元化,银行补充资本的压力可能在未来有所减小。(孟凡霞 马嫡)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