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医美行业在经过野蛮生长阶段后 亟待迈过多道关口

“颜值经济”该接受“矫正”了

在美丽消费升级、颜值焦虑的驱动下,我国医美市场出现蓬勃发展态势,新技术、新业态更新换代频繁,一些城市紧盯医疗消费热点,掘金美丽经济。

受访人士认为,目前非法机构、非法医生、非法药物扰乱医美市场,医美行业在经过野蛮生长阶段后,亟待迈过多道关口,以品质医美和健康医美的新姿态,拥抱新一代消费市场。

入口关:行业准入需防止“泥沙俱下”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研发现,我国医美行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机构良莠不齐,很多机构不具备整形资质,主要原因在于准入门槛过低。因此,提高门槛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第一道栓。

“首先要把好入口关,明确经营门槛,防止泥沙俱下。”艺星集团副总裁江溢说,应通过立法、立规,从源头筛选把控服务品质,强化对从业医生的资质审查。

为保障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安全,国家卫健委于2017年组织筹建国家整形美容专业质控中心,组织收集、分析全国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数据,推动各地完善整形美容专业质控组织体系。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17个省份成立省级整形美容专业质控中心,监督检查本省的医疗美容质量,为各地医美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来看,大型医美机构管理相对规范,部分小型医美机构过度医疗、超范围经营行为较多。”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总经理秦勇说,把牢入口还不够,还应完善退出机制,依法取缔一批无资质的“黑诊所”。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选择医美机构先要“睁大眼”,防止掉落“美丽陷阱”。人们在消费前,应该对机构的资质、项目、主刀医生做充分了解,一旦盲目或冲动,就很容易吃哑巴亏。

除了消费者提高警惕,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美容科主任叶飞轮建议,成立由政府主导、产业协会参与、机构配合的消费者科普教育矩阵,提高公众辨别能力,让“黑诊所”“走穴”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利用成熟消费者这只无形的“市场之手”,净化市场秩序。

人才关:医美专业进大学,弥补缺口驱逐“劣币”

为推动医美行业健康发展,教育部支持医美专业进大学在网上引起热议。有咨询机构发布《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指出,中国医美非法从业者有10万以上,合法医师仅占行业28%。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王永翔说,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整形外科在医疗领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在公立医院广泛开设,各级医院的整形美容科,开始不断培养专业的整形外科医生。

一方面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是巨大的“正规军”缺口,受访者表示,这项措施不仅可以提高行业的专业性,也可以摆脱医美行业普遍学历低的大众看法,更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医生李嘉伦2015年考上博士,选择攻读整形外科专业。他的选择当时遭到家人一致反对:“读到医学博士,却去给人开双眼皮”。但李嘉伦认为,自己的经历折射出社会对医美从业人员存在不少偏见,实际上,“整形外科是通过手术方式从外在解决个人内心困难的科室,是一门充满阳光的学科”。

“培养专业人才是行业亟待迈过的第二道关口。”王永翔说,保持正规科班医师队伍的持续建设,才能为广大求美者的安全保驾护航,若能培养出一批专业的管理人才,又可以更好地为美丽经济赋能。

监管关:行业自我“矫正”,多方力量“护航”

针对“黑医美”现象,不少人吐露心声:医美行业乱象丛生,早就该管管了。但是,对新兴行业的监管,既要避免“一棒子打死”,也要划出“红线”,以防逾矩跑偏。

监管部门表示,一些医生使用没有经过国家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美容产品,导致医疗纠纷频发,消费者健康受损。医美服务本质属于医疗范畴,管理就应当回归医疗属性。

同时,药品进货渠道混乱,一些非法医美的组织者活动隐秘,这需要药监、市场监管、公安、文旅、网信等部门密切配合。

“医美行业的监管常常依靠行政命令,这种监管方式不可长期持续。有效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涉及多个部门,必须依靠有效机制来协调各部门实现综合监管。”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综合监督局局长王文军说。

成都市医美协会相关负责人建议,对从事非法医疗美容行为的参与人,还需建立负面清单,纳入个人征信。江溢说,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环境,除了他人“搭把手”,行业本身更需要诚信经营、科学管理,实现自我“矫正”。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