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王生物”)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王集团”)因业务需要,办理了其所持公司部分股份的解押及再质押手续。
截至目前,海王集团共有12.14亿股股份被质押,占其所持股份的99.83%,占海王生物总股份的43.96%。
对此,海王生物表示,控股股东质押公司股份是为融资增信,所做的均为场外质押,不存在强制平仓风险。
流动性压力大
公开资料显示,海王生物的主营业务为医药制造、商业流通以及零售连锁,于1998年在深圳主板上市。自上市以来,该公司已累计募资235.04亿元,是其市值的两倍多。截至5月27日收盘,海王生物报收于3.81元/股,跌幅2.81%,最新总市值为105.25亿元。
上市20多年来,海王生物仅有三次分红,累计分红金额为2.19亿元,远低于其股权募集资金总额。目前该公司净资产为64.49亿元,其中76%是由股权融资所贡献,而净利润积累贡献比例仅占24%。
2016年至2018年是海王生物大规模扩张的三年,其耗资60.49亿元收购兼并了70多家公司。而疯狂收购也给该公司带来了高商誉、高负债、现金流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激进的扩张策略并未使得海王生物基本面得到改善,反而使其流动资金被进一步占用,公司债务持续攀升。截至3月末,海王生物资产负债率达81.7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海王生物账面上货币资金为78.81亿元,而该公司短期借款达111.5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17.8亿元,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于是,今年2月底,海王生物趁着“疫情防控债”的热潮,一次性抛出两大“吸血”计划,拟通过发债募资10亿元。该公司表示,募集的资金将为疫情防控相关物资补充流动资金以及偿还公司债务。
此外,海王生物还有一项定增计划正在进行中。2019年10月,海王生物发布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25亿元,除发行费用后,10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借款,剩余金额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目前,该定增计划尚未或证监会审核通过。
造血能力欠佳
疯狂扩张以及频繁融资的背后,海王生物的造血能力如何?
2016-2019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大规模增长。2019年末,该公司营业收入达414.93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3倍。
然而,这四年间,海王生物的归母净利润不断下滑。2016至2019年,该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18亿元、6.36亿元、4.15亿元、2.41亿元,增速为-11.87%、52.1%、-34.84%、-41.89%。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王生物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截至一季度末,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65亿元,同比下滑23.52%;实现归母净利润7915.36万元,同比下滑40.07%。
此外,截至2019年末,海王生物应收账款账面价值高达180.53亿元,占其总资产的比例为43.85%,是整个资产项中占比最大的科目。不过,海王生物并未在年报中提及计提应收账款的相关内容。
反观同行,2019年末,上海医药的应收账款为494.03亿元,拟计提20.64亿元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超4%。
某医药商业上市公司的中层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应收账款高是医药商业公司的一大特点。医药商业流通性较强,因此,若连续两个会计年度都没能收回账款,企业往往会将这笔款项做坏账处理。作为医药商业公司,若没有计提应收账款,要么是它回款能力很强,要么是给以后的财务报表埋了雷。”
财务报表显示,海王生物应收账款周转率近年来均在2左右徘徊,而同期行业内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达到4以上。江苏地区某注册会计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于衡量应收账款流动程度的指标,其取决于公司的地位、销售模式以及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力。如果该项指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准,说明企业催收账款速度不快,回款能力可能也不强。”
面对压力较大的现金流,海王生物未来将如何调整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回款能力?《国际金融报》记者多次致电海王生物,电话一直未能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