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分享与付出 让你不孤独!放弃肤浅社交回归正常生活

之前网络上流传一张图,叫做“国际孤独等级表”,它把孤独感分为十级,从一级到十级分别是: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吃餐点、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去KTV、一个人看海、一个人去游乐园、一个人搬家还有一个人做手术。很多年轻人说,大多数事情都是经常做的,甚至一个人在手机APP上买票看电影久了,直接被大数据定义为“单身狗”。

尽管这不是一个科学严谨的量表,但也反映孤独感在现代年轻人群中的“流行”。为什么人们普遍觉得越来越寂寞、孤独了?

生活节奏快,无人倾听。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尤其是大都市里,生活的高压力、工作的高强度、对自己的高期待……对大多数人来讲,生活都是艰难的,压力和匆忙中,没有人有空去倾听和陪伴彼此。孤独,是应对成人社会压力的一种必然。

网络发达,自给自足。随着虚拟社会和网络购物的发展,年轻人可以不用社交甚至不用出门,即可点外卖、买服饰甚至赚钱。我们似乎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通过和别人面对面打交道就可以过得很好,从而减少了外出交流、应酬的欲望。

文化禁忌,不敢表达。其实,感到孤独并不是因为身边无人,而是一个人无法向他人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在我们的文化中,在公开场合表达真诚的想法、袒露内心的脆弱,往往是一种文化的禁忌。人们习惯了戴上微笑、坚强的面具来做表面的交流,但这些肤浅社交并不能缓解孤单,甚至还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更深的空虚孤独感。

本质上看,生而孤独。从深层心理的角度来讲,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把孤独、死亡、自由、无意义作为人生四大终极关怀,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超越现实生活世界,深深反思作为一个人类在世上的处境,我们就必然要面对最终的一个事实:人都是孤独的。就像《无量寿经》里面讲的“独生独死,独去独来”。不论人与人之间多么亲近,中间永远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面对人际上和终极意义上的孤独,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1.尝试在阅读和写作中找到内心归宿。因为孤独的本质是无法与他人交流内心最重要的感受,如果确实找不到能对话的人,那么就和自己交流,可以阅读与写作。古今中外的名著中,其实藏着很多别人的心声,能让人得到启发、共鸣。我们也可以把想法写成日记,倾听和陪伴自己。

2.做有意义的事来充实内心。与其在肤浅而无意义的社交中浪费时间(之后往往感到更加孤独),还不如充分利用孤独充实内心。比如运动或者学习某一样技能,走向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会觉得自己孤单,也会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3.主动分享,表达真实想法。人的内心都是渴望倾听、分享的,如果我们自己愿意先放下坚强的面具,向他人表露真心,慢慢地我们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也许能成为交心的朋友。

4.付出爱心,打破人际樊篱。心理治疗流派“策略派”的始创人米尔顿·艾瑞克森,曾这样治疗一位患有极度忧郁症的独身老太太:他发现老太太喜欢种非洲紫罗兰,就对她说:“您的花这般美丽,一定会给很多人带来快乐。您能否打听一下,城内人家有喜庆的事,结婚、生子或生日,就给他们送一盆花去,他们一定会高兴得不得了。”老太太就依他所言,大量种植非洲紫罗兰,城内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受惠。一度孤独无依的老太,变成城市中最受欢迎的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付出关爱,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因此奥地利著名精神医学家阿德勒常对孤独者和忧郁症患者说:只要你按照我这个处方去做,14天内你的孤独、忧郁症一定可以痊愈,这个处方就是:每天都想一想,怎样才能帮助别人,给他人带来快乐。

热门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