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心梗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比例虽有所上升,但救治延迟依然显著,超半数患者因此失去最佳抢救时机。
心脏是人体的“动力泵”,由大量具备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组成。如果给心脏自身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堵塞,出现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就会引起心肌坏死,也就是心梗。心肌细胞不具备再生功能,一旦发生心梗,坏死的心肌细胞就会永远失去功能,心脏只能靠幸存的心肌细胞“负重前行”。心肌坏死的区域还会形成瘢痕组织,使心脏变硬变脆,收缩变得更困难,久而久之,诱发心律失常、心衰等后果,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所以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然而,公开报道显示,70%以上的心梗患者死于院外或院前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再好的治疗手段也是亡羊补牢,重要的是“跑在心梗前面”,尽可能避免急性心梗发生,不让心肌走到坏死那一步。
学会识别心梗先兆症状至关重要。多数患者发病前1~2周就会露出蛛丝马迹:1.与活动相关的疼痛不适。如果症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有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胸痛表现,也可能是胸闷难受、肩膀疼、后背疼、胃疼、牙疼等。2.不明原因的症状改变。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症状发作次数增多、症状加重、不容易缓解等,要高度警惕心梗。比如以前吃1片药可以缓解症状,现在吃2片也不管用,以前休息5分钟就好了,现在要休息更长时间等。3.毫无征兆的心慌胸闷。没有心脏病的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不明原因的难受;不活动时也出现憋闷、喘气困难;每天定时胸痛,比如吃饭后、睡觉前等,也要怀疑可能是心肌缺血,要及早检查治疗。
患者一旦发病,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患者有冠心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有病史或不清楚患者情况,切勿随便服药,让患者平躺,保持安静,打开室内窗户,保证空气流通。发生心梗后,可能导致猝死,此时要开放患者的呼吸道,并对其做心肺复苏,防止脑缺氧。待医护人员赶到,要配合救治。若确认是心梗,要尽快签字手术,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找熟人”“再商量一会儿”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