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佳是大家公认的知性美女,相貌出众、知书达理,可这样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完美女人,情感之路却非常坎坷。她和初恋交往了3年,经历了无数次争吵,最后男友出轨,感情破裂。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小佳后来3段情感也经历了差不多的“剧本”,不论刚开始爱得如何轰轰烈烈,走到最后还是会发现对方是脾气爆裂、缺乏沟通能力、容易背叛甚至有暴力倾向的人。小佳似乎并没有从前一段情感经历中吸取教训,而是在重复犯错。
都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但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同一个地方吃亏、犯错。汉语中,描述这一现象的成语特别多,比如“一错再错”“重蹈覆辙”“屡教不改”“执迷不悟”,从某个角度说明这是长久以来存在的人性弱点。为什么人很难从错误和失败中获得教训和成长,容易重复错误呢?
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李奇博士提出的“情感消退偏好理论”可对此进行解释。李奇博士对10个国家562名参试者进行研究后发现,无论何种文化背景,都存在“情感消退偏好”现象,即负面记忆较快被遗忘,正面记忆的存留时间比负面记忆长。这有助于个人克服困难及适应环境中的变化,同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其代价是我们有意无意地遗忘了负面经历和情感,没有机会深刻地认识并避免下次犯下同样的错误,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是习惯的动物,人生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一些熟悉的行为模式。而经历过的事更为熟悉,即便它是错误的,我们也倾向于再做一遍。这在神经科学中能找到一些解释。科学家发现,每当我们经历、学习一件事,与之对应的神经通路就建立起来了,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境,大脑会快速使用已有的通路,人们会表现出相似的选择和行为;而每次重复,又会强化这条通路,以至于我们会反复地做类似的事,这同样适用于做错的事。
这么看来,重复犯错是很本能、自动化的过程,克服和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需要主动地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首先,我们也许会忘记曾经犯的错带来的痛苦,但我们可以在犯错后悔的当下,写下这次经历带来的经验教训,来提醒自己下次碰到相似的情况时,要更理性一些,不要一冲动就走回头路。其次,建立新的好习惯来代替坏习惯,即在大脑建立新的、正确的神经通路来代替旧的、错误的通路。这需要付出强大的毅力和自制力。例如你总是因为玩手机而晚睡,可以强迫自己把“玩手机”变成“阅读”,坚持这样的习惯,到后来就会越来越容易保持。最后,也不要过于责备自己犯错和失误,放下这种心理负担,反而会减少对失败的强化,有利于消除“错误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