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小雨(化名)是今年刚上大学的医学生,考入理想的院校本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可开学半个月后她却变得忧心忡忡。原来,小雨从小就十分害怕老鼠,甚至连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也不敢靠近,课上到一半就请假离开,学习进度受到影响,最后在老师的建议下尝试接受心理治疗。在对小雨的情况进行了解后,心理治疗师认为,系统脱敏疗法正好适合其症状。
系统脱敏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沃尔普创立和发展,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将患者缓慢地暴露在导致其焦虑、恐惧的情境中,并教会患者通过放松自我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疗法。主要适用于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等病症。
通过交谈,治疗师发现小雨不仅是看到、摸到小白鼠会觉得害怕,就连别人向她提及或是展示小白鼠照片,她也会感到紧张、不适。于是,治疗师从“谈论小鼠”到“触摸小鼠”按照恐惧程度划分了10个等级,并指导小雨在各个等级中学会面对恐惧并放松心情,接着对其展开系统脱敏训练。
据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系副主任、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介绍,系统脱敏训练的过程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先从低等级的刺激开始,当该刺激不再引起患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再继续呈现略强一点的刺激。在小雨的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先是与她谈论小白鼠,形容小白鼠的样子,当小雨感到紧张不适时引导其放松自己,重复练习,直至小雨可以随意谈论小白鼠而不会感到恐惧。接下来,就去看小白鼠的照片,然后再进行下一等级的刺激。重复同样的方法,逐级训练,最后小雨能够将小白鼠放在手上。“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体验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那么经过多次反复地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
系统脱敏疗法的关键,在于确定引起过激反应的事件或物体。陶然说,有时较容易看到的过激反应事件并不一定是真正引发心理障碍的原因,还需要结合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明确真正的刺激,才能彻底治愈。该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生活中,人们也可以用来克服内心的紧张或恐惧。比如有些人在公共场合说话会紧张,可以从面对两三个人讲话开始,再到面对更多的人讲话,逐级加强刺激,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最后减少当众讲话的紧张感。当然,如果患者情况较为严重如产生神经症时,则需要在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