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手术之后可能会更危险!

脑卒中已经是全世界第二位致死病因,在我国,脑血管病是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近日,加拿大卫生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柳叶刀》上发表研究称,65岁及以上接受非心脏手术患者中,隐匿性脑卒中比症状性脑卒中更常见,且与老人认知能力下降有关。据估计,全球每年有多达300万65岁及以上的人发生术后隐匿性脑卒中。

该研究纳入了来自北美、南美、亚洲、新西兰和欧洲12个医学中心的1114例65岁及以上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后9天内接受了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其中,78例发生了围手术期隐匿性脑卒中。而在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中,69例围手术期隐性脑卒中患者中有29例(42%)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这类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绝对风险增加了13%。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卓伯介绍,通常情况下,颅脑一定功能部位出现卒中会引起相应临床表现,但有时卒中出现的部位,在临床上无相应表现或临床症状轻微,不足以引起患者及医生注意。相对于有症状的脑卒中,隐匿性脑卒中是一种临床症状不显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包括隐匿性脑梗塞(占74%)、隐匿性脑出血(占21%)及隐匿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5%)。由于缺乏神经定位体征,只有头痛、头晕、智力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所以未引起人们重视。

张卓伯表示,隐匿性脑卒中病因十分复杂,大量研究表明,其多发于围手术期的老年人群,但近年来在年轻人中也有发现,即便是非常健康、无不良作息习惯和嗜好的年轻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后,也发生了脑卒中,这主要跟心脏瓣膜缺损和心脏结构畸形有关,比如,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这类先天性心脏病很危险,术前容易忽视检查。此外,因为头颅影像学检查不是术前常规检查内容,也造成隐匿性脑卒中难以被临床医生知晓,围手术期风险不能得到充分评估。

非心脏手术给患者提供了巨大益处,同时也增加了血管相关性并发症的风险,最大的一个潜在风险就是发生隐匿性脑卒中。一旦发生,其他疾病风险也会升高。研究发现,隐匿性脑卒中不仅与围手术期谵妄绝对风险增加6%相关,还与症状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绝对风险增加3%有关。同时,与认知功能下降、运动功能受损及死亡有关。

既往研究证实:隐匿性脑卒中的风险与年龄显著相关,还与高血压、颈动脉狭窄、慢性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存在强相关性,心衰、冠状动脉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隐匿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同样扮演重要角色。

鉴于每年全球有2亿名成年人进行重大非心脏手术,隐匿性脑卒中对于围手术期患者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张卓伯说,充分的病史采集、术前检查、识别危险因素、选择适当手术时机,有利于降低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生率。术前,临床医生应注重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脑血管疾病史问诊和术前颅脑影像学检查,通过CT或MRI可灵敏地检测是否发生隐匿性脑卒中。

张卓伯建议,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患者,医生和患者都应警惕围手术期卒中风险。对于有循环系统病史的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或应考虑积极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以明确隐匿性卒中病史并监测新发病灶。对于有偏头痛、头晕等特异性症状,甚至无症状的患者最好也进行心脏检查或TCD发泡试验,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房(室)间膈缺损的可能性。

热门资讯

图赏